藝術教育是一個多元化的專業,學生只要能夠學好,在任何一個行業里都能夠找到相關的工作。因為人生對美術以及音樂都有著強烈的需求,幼兒園的孩子如果能夠早點接觸藝術教育,那他們的一生也會被藝術所熏陶。好的藝術還能夠激發孩子的熱情,對孩子心智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幫助。那么,我們一起來了解下藝術教育的相關概念吧。
幼兒藝術教育的方法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幼兒藝術教育的意義
1.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感知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藝術活動是一種手、眼、腦等全身并用的活動,它需要幼兒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審美對象,仔細去觀察對象,然后再去想象、理解、加工審美意象,然后用動作或語言和其他非語言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用手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見所聞。這一過程包括心理操作和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心理操作是指對那些頭腦中存在的審美意象的操作,它建立在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基礎上。幼兒的藝術活動是一種生理機能運動和感知器官協調的活動。
2.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
想象是思維的花朵,創造是藝術的靈魂。藝術活動不是靠概念、判斷、推理來進行的,而是靠想象來進行的,而創造性活動是人的潛在能力的表現。幼兒在藝術活動過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知覺對象所加給審美感知的某些時空和心理限制,達到一種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觸其物、如嗅其味的設身處地的境界,并且伴隨著極其強烈的情感體驗活動。這種情感體驗是引發幼兒靈感的動力,幼兒通過良好的啟迪和引導,其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時空,邁越古今。他們能大膽、浪漫、無拘無束的表現童心、童趣。通過不拘一格的新奇創意,使自己的思維超然物外,超越時空,畫出超乎尋常的作品。
創造意識、創作能力、創作個性的培養。幼兒天生就具有創造的潛能。幼兒總是帶著高度的好奇心去對待周圍的事物,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探索、擺弄,去發揮想象、去創造。作為教師,就應該充分地挖掘他們的創造本領,為幼兒提供多種工具、材料和不同的創造形式。讓幼兒選擇感興趣的,久而久之,幼兒就會自然而然的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創作中去,發揮他們創造的本能。每個幼兒都有創造力,關鍵是教師如何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調動他們想做的欲望。創造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應該不斷累積幼兒的經驗,當他們的經驗累積到一定程度時,他們自然有創造的靈感。
3.藝術教育能促進幼兒人格的健全完善
教育部《綱要》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藝術教育是通過美的事物的具體、鮮明的形象來感染人,激發人的情感,調動人的心理功能。以美感人、以情動人,讓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陶冶。學前兒童由于思維具有直觀性和具體形象性,情感占優勢,認識過程常有很大的情緒性。藝術活動使人活潑、開心,它不但影響幼兒的思想感情。培養良好的品質和情操,還能促進幼兒活潑愉快的性格的形成。
幼兒在藝術教育中充滿了情感色彩。在藝術活動中,幼兒聚精會神地圍繞自己獨特的情感線索,展開豐富的想象和創造。每個人都生發出一個獨特的中心意義。同時他們沉浸在藝術所帶來的愉悅之中。除了用語言來敘述這種愉悅之外,幼兒還會用動作、表情等來表達這種自然和真實的感受。教師就要提供他們一個情感溝通與滿足的表現機會。他們會用唱歌、跳舞、繪畫或手工這種外在的符號形式盡情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內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藝術與他人交流的喜悅。從而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一種因自我肯定而產生的愉悅感.并由藝術這種符號化的人類情感形式泛化到生活的其他領域。豐富和發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發展。
學習是一個需要自覺的事情,有些學生覺得應該把時間用在學習上,浪費時間是可恥的。努力的過程有時候會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東西,經歷過的事情都是有著他的意義。事情不是一定要有作用我們才去做,而是我們喜歡就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