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關注一個學校的辦學情況,但不去親身體驗一下是很難有所了解的。這個時候就可以聽取一些曾經或正在這里就讀的學生的見解和評論來了解,來對學校有一個大致的印象。從中累積起足夠多的證據,來幫助我們做出最好的選擇。但是最近也有很多同學,對南召縣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情況不是很懂,編者在這里為大家說一下。
南召縣中等職業學校社會貢獻杰出
(一)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學校一直是南召縣域內中高級技能人才成長的搖籃,此前已向社會輸送了近6000余名合格的勞動者,今年學校200多名畢業生,或順利升入高等學校深造,或選擇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100%,專業對口率達95.8%。在今年開展的合作企業走訪調查中,企業對我校畢業生滿意率達98%以上。
(二)社會服務
學校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設置培訓專業和培訓項目,做到“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繞需求轉”,深度對接社會、產業和企業需求,積極開展培訓和技術服務,實施產教融合。學校堅持以服務為導向,先后承擔了“雨露計劃”、農民工培訓、軍轉、技工、農村實用技術、精準扶貧等多項培訓任務,年培訓各類勞動力2200余人次,99%的培訓學員成功實現了創新創業。
南召縣中等職業學校舉辦者履責
(一)經費保障
2017年,縣財政足額保障了學校教師工資,足額撥付了中職學生免學費、國家助學金等民生工程專項資金。同時,積極加大投入用于學校整體搬遷項目,有力地保障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
(二)政策措施
縣委、縣政府為學校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已把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進一步健全了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建立了政績考核和問責機制,把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作為各級黨、政考評的重要內容,促使教育發展環境最優化。
積極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真正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保證財政教育撥款的“三個增長”。同時繼續調動全社會辦教育積極性,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途徑,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進一步明確了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務職責,完善了經費投入(含土地劃撥)機制,保障了學校辦學經費和所需用地的穩定來源和增長。
編者總結
對于一個學校的了解,莫過于是實地了解考差了,這是最實在也是最直觀的方法。其實我們不僅可以去實地考察,還可以咨詢一下在這里就讀的學生和已經畢業的校友,從他們的口中獲得關于學校的信息,可能會給我們更多的信息。如果大家對學校還很感興趣的話,可以前去實地考察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