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報考學校的時候,同學們通常最為關注學校的招生專業有哪些的相關情況,學校設有17個二級學院,專業設置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近100人。接下來,小編就為同學們簡單介紹一下淮陰師范學院的專業設置有哪些的相關情況,同學們可以參考一下。
淮陰師范學院招生專業:生物科學、廣播電視學、財務管理、環境設計、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舞蹈編導、音樂表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淮陰師范學院生物科學專業介紹
歷史起源
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沒有聯系的兩個領域,認為生命不服從于無生命物質的運動規律。不少人還將各種生命現象歸結為一種非物質的力,即"活力"的作用。這些無根據的臆測,隨著生物學的發展而逐漸被拋棄,在現代生物學中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20世紀特別是40年代以來,生物學吸收了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等的成就,逐漸發展成一門精確的、定量的、深入到分子層次的科學,人們已經認識到生命是物質的一種運動形態。生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它是由蛋白質、核酸、脂質等生物大分子組成的物質系統,生命現象就是這一復雜系統中物質、能和信息三個量綜合運動與傳遞的表現。生命有許多為無生命物質所不具備的特性。例如,生命能夠在常溫、常壓下合成多種有機化合物,包括復雜的生物大分子;能夠以遠遠超出機器的生產效率來利用環境中的物質和能制造體內的各種物質,而不排放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能以極高的效率儲存信息和傳遞信息;具有自我調節功能和自我復制能力;以不可逆的方式進行著個體發育和物種的演化等等,揭露生命過程中的機制具有巨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現代生物學是一個有眾多分支的龐大的知識體系,本文著重說明生物學研究的對象、分科、方法和意義。關于生命的本質和生物學發展的歷史,將分別在"生命"、"生物學史"等條目中闡述。
研究對象
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估計有200萬~450萬種;已經滅絕的種類更多,估計至少也有1500萬種。從北極到南極,從高山到深海,從冰雪覆蓋的凍原到高溫的礦泉,都有生物存在。它們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結構,它們的生活方式也變化多端。從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的水平來考察,有的生物尚不具備細胞形態,在已具有細胞形態的生物中,有的由原核細胞構成,有的由真核細胞構成。從組織結構水平來看,有的是單生的或群體的單細胞生物,有的是多細胞生物,而多細胞生物又可根據組織器官的分化和發展而分為多種類型。從營養方式來看,有的是光合自養,有的是吸收異養或腐食性異養,有的是吞食異養。從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來看,有的是有機食物的生產者,有的是消費者,有的是分解者,等等。生物學家根據生物的發展歷史、形態結構特征、營養方式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等,將生物分為若干界。當前比較通行的是美國R.H.惠特克于1969年提出的 5界系統。他將細菌、藍菌等原核生物劃為原核生物界,將單細胞的真核生物劃為原生生物界,將多細胞的真核生物按營養方式劃分為營光合自養的植物界、營吸收異養的真菌界和營吞食異養的動物界。中國生物學家陳世驤于1979年提出 6界系統。這個系統由非細胞總界、原核總界和真核總界3個總界組成,代表生物進化的3個階段。非細胞總界中只有1界,即病毒界。原核總界分為細菌界和藍菌界。真核總界包括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它們代表真核生物進化的3條主要路線。
淮陰師范學院簡介
學校2002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合格評估,2007年獲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等級,2014年作為省內三所試點評估高校之一,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現有3個師范專業通過教育部二級認證,其中小學教育專業作為全國首個師范專業認證試點,邁出了我國師范專業質量保障的第一步。學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優秀教學成果獎31項;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省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一期項目2個,省一流本科專業10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高等學校重點專業(類)9個;獲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3門,省級精品課程、在線開放課程35門;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9個,省高等學校軟件服務外包類專業嵌入式人才培養項目7個;建有省級精品教材、省重點立項教材43部,省優秀多媒體課件22個。建校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輸送各類畢業生20余萬人,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基礎教育領域脫穎而出,學校被譽為“蘇北教師的搖籃”;近年來,學生在 “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和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等大賽中多次獲獎。畢業生就業狀況良好,就業率持續保持穩定,就業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學校目前擁有長江路、交通路兩個校區,占地2000余畝,校舍面積55.8萬平方米。設有17個二級學院,專業設置涵蓋理學、工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個學科門類,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萬余人,其中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近100人。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優秀人才輩出,古籍整理專家周本淳、宋代文學研究專家于北山、楚辭研究專家蕭兵、黨史研究專家程中原、魯迅研究專家閔抗生等都曾在這里工作生活。現有專任教師125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19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 483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為83.5%。教師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省教學名師3人,入選省“333工程”“青藍工程”等62人,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省高校哲社優秀創新團隊等14個;獲省自科優青3人,江蘇社科英才和社科優青4人;100余名教師被聘為兄弟高校碩士生、博士生導師。
在60余年高等教育辦學歷程中,淮陰師范學院及其前身與時代同呼吸、與民族共命運,為地方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秉承“堅守樸實、追求崇高”的淮師精神和“崇德、勵志、博學、篤行”的校訓,始終堅持用周恩來精神辦學育人,在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各個領域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各項辦學指標和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學校先后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進高校”“省高校教學工作先進單位”“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國家、省級獎勵近30項。
小編已經為同學們整理好了關于淮陰師范學院的專業設置的相關情況,學校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物理學、化學、生態學、數學、教育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7個。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同學們也可以多關注到學校的相關信息之后再決定報考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