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學校怎么樣?
答: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原北川職業中學),始建于1983年,是由政府興辦,縣教體局直屬,集學歷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訓為一體的中等職業學校,是全縣唯一一所培訓基地和技能鑒定站,承擔著全縣的各級各類培訓。
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概況
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原北川職業中學),始建于1983年,是由政府興辦,縣教體局直屬,集學歷教育、成人教育、技能培訓為一體的中等職業學校,是全縣唯一一所培訓基地和技能鑒定站,承擔著全縣的各級各類培訓。
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總投資1.8億元,其中特殊黨費9923萬元。學校坐落于新縣城永昌鎮東南角,占地136畝,建筑面積46490平米。設計容納3200人在校學習、生活。學校現有教學班60余個,在籍學生3000余人,教職工200余人。學校擁有一支師德高、技能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常年外聘高級技師、行業專家兼職,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學校與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成都等經濟發達地區企事業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供需關系。學校還打通了日本、新家坡、國際郵輪、阿聯酋迪拜等境外就業渠道。歷屆畢業生就業率在96%以上,就業條件好,薪資待遇高。
學校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向,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實行軍事化、企業化管理。踐行“修德、強技、感恩、奮進”的校訓,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校校聯合的開放辦學之路。努力打造“紅色校園”、“感恩校園”、“品牌校園”、“文明校園”,學校是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品牌優勢突出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
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拓展閱讀
面對職教的大好形勢,我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革故鼎新,堅持職教要有企業的經營理念,要有企業的眼光,兩眼向外,要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我們大膽改革:
1、我們堅持專業設置圍繞市場轉,根據需求設專業,辦好特色專業,力爭在五年內建成規范、穩定、具有優勢的,在市內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電子、電工等長線骨干特色專業,并使焊工、機修、旅游、賓服、幼教、美容美發等短線專業形成自己的特色。專業設置體現“長短結合、長短互補”,“主干與輻射”貫通,滾動發展;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互補,多元結合。
2、我們堅持以就業為導向,落實好就業安置:①農村學生選擇讀職業學校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就業安置,切實加強就業市場的信息調查、研究,做好學生就業后跟蹤服務。使學生學有所用,自食其力。這樣“急家長所急,想學生所想”,能進一步增強社會、家長對職教中心的信任。②針對學校實際,與有關部門聯合,成立“職介”公司或勞動服務公司;與經濟發達地區廠企廣泛聯系,形成就業安置網絡。
3、我們堅持在教學上實行小班教學,做到知行合一,大膽地在教學計劃上,精簡文化課,突出專業課,以培訓學生動手能力、專業能力為主,比例達到1:4:5。大膽進行考試改革,半期、期末考試在實訓室考試,大膽把教室“遷”到工廠,堅持學生在哪里,我們教室就在哪里。不斷加強教育教學改革步伐,逐步開設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自編合葉式的校本教材;研究探討職業教育的途徑、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探討和構建符合“三個接軌”(與勞動力市場接軌、與行業和職業接軌、與高職院校接軌)、“兩個基礎”(打好文化課和專業課基礎)、適應受教育者對教育多元化選擇和終身學習的課程體系,保證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積極推行彈性學制;加大選修課類別、容量,嘗試模塊式教學,拓寬“職業技術”模塊;引導和培養學生“一專多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技術,具有更強的就業競爭能力。
相信同學們經過上文的閱讀后對北川羌族自治縣七一職業中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這所學校的各方面條件相對來說還是很不錯。學校在當地也是比較出名的,對該校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對甘肅建筑材料工業學校再進行一個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