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貴州能讀機械設備維修專業的中職學校有:西秀區安吉職業技術學校、貴州水城礦業技工學校等中職學校。
一、2025貴州能讀機械設備維修專業的中職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職學校名稱 |
1 | 西秀區安吉職業技術學校 |
2 | 貴州水城礦業技工學校 |
二、2025貴州能讀機械設備維修專業的部分中職學校簡介
1、西秀區安吉職業技術學校
西秀區安吉職業技術學校簡介學校坐落于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毗鄰安順市西秀工業園。學校交通便利,南接安普高速,距市區僅十二公里。
學校始建于1972年,隸屬原貴航集團安吉鑄造廠,是一所工科類廠辦技校。自建校至90年代末期,學校為貴州航空企業輸送技術人才9000余人。2006年,學校歸屬安順市西秀區教育局管理。2009年2月正式更名為“安順市西秀區安吉職業技術學校”,是安順市唯一一所工科中等職業學校。“十二五”期間,學校將建設成為一所可容納3000名學生的現代化工科中等職業學校,并全力打造為省級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現開設有機械加工技術、模具制造技術、數控技術應用和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等專業,重點打造機械加工技術專業為品牌專業。學校擁有一支高素質“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實訓車間設備設施完善。
學校以毗鄰的貴州安吉航空精密鑄造有限公司和新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為學生實習和就業依托,密切與兩大軍工企業合作;關注安順市航空工業城和西秀工業園建設與發展,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江蘇省無錫市設立就業辦,拓展校企合作空間。
學校實施“品德+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加工制造業技術工人為辦學目標,全面促進學生成人成才。學校以技能訓練為人才培養的根本,開設有鉗工、普車、普銑、數車、加工中心等實訓課程,夯實學生的技能資本;以品德養成為人才培養的根基,實施準軍事化管理和六天工作制,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校團委、學生會定期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招生專業:機械加工技術、數控技術應用、模具制造技術、電子電器應用與維修、計算機應用、護理、中藥制藥、電子技術應用、機械設備維修
2、貴州水城礦業技工學校
貴州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簡介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始建于1977年,1992年被原煤炭工業部批準為省部級重點技工學校,1997年經國家勞動部批準設立國家46職業技能鑒定所,同時成立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職業技能培訓中心,2002年設立水礦集團有限公司職工教育培訓基地和貴州工業大學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教學點,2004年經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批準設立國家煤炭特有工種鑒定站,校內設有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工業系,是一所集學歷教育、短期培訓職業技能鑒定為一體的綜合性職業技術學校。
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占地面積
校坐落在譽有“江南煤都”之稱的六盤水市老鷹山鎮,距離貴昆鐵路線濫壩火車站1公里,學校前面有水納公路,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學校占地面積109畝,校舍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415萬元,辦學規模1000人。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實習廠、圖書樓、辦公樓、學生公寓、食堂、茨露康飲用水廠和強力錨固劑廠。
水礦集團有限公司技工學校教學力量
學校配有計算室和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校園網,有標準實驗室12個(國家二級安培中心標準實驗室4個)、生產實習車間4個、生產實習基地4個、生產實習網點12個,各類專業實驗、實習設施設備完善;圖書室藏書3萬余冊;建有270米跑道的運動場、4個籃排球場和1個健身場,職工學生文體娛樂場所配備齊全。現有教職工112人,其中專任教師人員47人,具有專科以上學歷的占95%,
中級、高級占教師60%以上,師資力量雄厚;設置有中技地質測量、采掘電鉗、機械化采煤、綜合掘進、通風與安全、礦山電子與電工等專業和大專采礦工程、礦井通風、礦山機電、機電技術與應用和企業管理專業,有短期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工種60余個,并常年開展各級各類通用工種和煤礦特有工種的短期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專業(工種)覆蓋煤礦采、掘、機、運、通等生產系統和其他系統。
學校堅持“適應市場,立足礦區,服務社會”的辦學思想,不斷深化教學改革,突出職業性、專業性、實用性特色,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強化素質訓練,從嚴治校,實行半封閉管理,面向全省,為大中小型企業培養熟練技術骨干,為社會培養不同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幫助學生熟練掌握1門以上生成發展的技能技巧,解決初、高中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解決家庭對孩子前途和生活的憂慮,取得了顯著成績。
1987年至今,連年獲上級表彰:1987年至1997年連續11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1993年被原能源部評為全國能源系統先進職業教育單位,1993年至1995連續三年被原省勞動局評為“先進職工教育單位”,1995年至2002年連續8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文明單位”,2003年被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技工學校先進集體”,2004年被中國煤炭教育協會評為“全國煤炭教育先進單位”,多次被集團公司評為“先進黨組織”、“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教書育人先進集體”、“文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