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貴州能讀旅游管理專業的中專學校有:遵義旅游學校、貴州民族大學中專部、貴州旅游學校、貴陽長城職校、貴州貴陽中山科技學校、貴陽財經學校、道真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貴州城市職業學院(中職部)、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等中專學校。
一、2025貴州能讀旅游管理專業的中專學校名單匯總
序號 | 中專學校名稱 |
1 | 遵義旅游學校 |
2 | 貴州民族大學中專部 |
3 | 貴州旅游學校 |
4 | 貴陽長城職校 |
5 | 貴州貴陽中山科技學校 |
6 | 貴陽財經學校 |
7 | 道真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 |
8 | 貴州城市職業學院(中職部) |
9 |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 |
二、2025貴州能讀旅游管理專業的部分中專學校簡介
1、貴陽財經學校
貴陽財經學校簡介
貴州財經學校,創辦于1958年,原名貴州財經學院,2012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貴州財經大學,2018年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是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學科為主體,法學、文學、教育學、藝術學、管理、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財經大學。是貴州省委、省政府重點建設的貴州省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基地。
歷史沿革編輯1958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后上報國務院教育部備案。8月21日,“貴州財經學院”正式成立。1978年5月,貴州省委和貴州省人民政府決定,重建貴州財經學院。1992年7月25日,貴州計劃管理干部學院、貴州財經學院合并為貴州財經學院。2012年4月5日,正式更名為貴州財經大學。2013年,貴州財經大學整體搬遷花溪校區。 [1]
發展戰略編輯2015年—2020年,貴州財經大學主要發展任務:始終堅持 “一個主基調”,全力打造“兩個發展極”;以“三個著力點”為抓手,高度重視四個“新維度”建設,凝心聚力實現科學發展。“一個主基調”:就是著力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即 以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堅持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通過構建“九位一體”的本科教學體系,著力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九位一體”包含:落實鑄魂工程、優化專業設置、加強課程建設、推進范式改革、提升實驗教學、強化實踐教學、抓好質量工程、完善管理體系、推進教育信息化。)“兩個發展極”:一是圍繞博士單位申報,強化學科建設,提高科研水平;二是圍繞國際合作辦學,強化平臺建設,擴大對外開放。“三個著力點”:一是立足人才強校,著力打造師資隊伍;二是強化文化內核,著力凸顯學校辦學特色;三是推進協同創新,著力強化社會服務功能。“四個新維度”:一是堅持依法治校,打造“法治貴財”;二是堅持管理創新,打造“效率貴財”,三是堅持以人為本,打造“人文貴財”,四是堅持開源節流,打造“穩健貴財”。
2、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
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素有“森林之州”、“歌舞之州”美譽,被世界鄉土文化保護基金會授予的全球18個生態文化保護圈之一,“世界最大的民族博物館”、“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后家園”的貴州黔東南,孕育了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坐落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苗嶺明珠”——凱里市。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教學實訓
校園占地面積1503畝,校舍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2萬冊,電子圖書11.3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800萬元。建有“貴州省第六十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和黔東南州會計電算培訓中心、黔東南職業考試培訓中心等、黔東南導游服務中心。
建有校園民族文化技術實踐基地(系貴州省首批校企共建公共實訓基地);擁有州人民醫院、州中醫院兩所三甲醫院醫學實踐教學基地,建有附屬口腔醫院、動物醫院、駕駛培訓學校、汽車檢測與維修中心、示范性駕駛技術訓練場、鴨塘示范養殖場、生態園林綠化公司等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各專業校內實訓基地。
與154家企業、醫院簽訂實習就業協議,建有167個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能一次性接納學生頂崗實習4000人以上。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中職部)師資隊伍
有在編教職工727人,其中專任教師490人,正高26人,副高176人,博士、碩士124人,“雙師”教師223人;
州級拔尖人才3人,州管專家4人,86名教師入選省、州高層次人才專家庫;外籍教師2人,校外兼職教師6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