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四川能讀幼兒教育專業的職業中學有:西昌第一職業技術中學、大竹縣職業中學、萬源第二職業高級中學、達縣亭子職業高級中學、廣元元壩區職業高級中學等職業中學。
一、2025四川能讀幼兒教育專業的職業中學名單匯總
序號 | 職業中學名稱 |
1 | 西昌第一職業技術中學 |
2 | 大竹縣職業中學 |
3 | 萬源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
4 | 達縣亭子職業高級中學 |
5 | 廣元元壩區職業高級中學 |
二、2025四川能讀幼兒教育專業的部分職業中學簡介
1、大竹縣職業中學
大竹縣職業中學簡介
四川省大竹縣職業中學位于美麗的竹海之鄉,地處大竹城區青年路,緊鄰達渝高速公路,交通便捷,校園優美。學校創辦于1971年, 1989年改辦職業教育,1997年4月被批準為“省級重點職中”,2005年通過“省重”復評驗收。2009年1月被國家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重點職業中學”。
大竹縣職業中學概況
學校繼承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就。從辦學以來學校已培養畢業生20000多名,向外輸出中級人力資源近萬人.學校現有占地面積100畝,建筑面積7萬多平方米,建設中的東城新校區規劃占地180畝,總投資達1.5億元。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69人,高級職稱68人,中級職稱99人,省優秀教師3人,達州市政府督學1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6人,雙師型教師46人,在校學生4600多人。
本校開設有電子技術應用、計算機及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涉外文秘、會計、旅游服務與管理、幼兒教育音樂、美術繪畫等專業。學校有各類專業實訓室50余間,設備總價值650萬元,配備了先進的實驗實訓設備,學校率先在達州市建成先進一流的校園網,擁有計算機500余臺,多媒體教室4間,圖書館藏書30余萬冊,為竹鄉人創造了一個理想的辦學環境。
大竹縣職業中學成就
學校發展過程中,一直得到領導的悉心關懷,原國家教委副主任、全國職業教育學會會長王明達,省教育廳副廳長姜樹林,省教育廳副廳長唐小我,省總督學劉東及市縣級領導先后多次到校視察,對學校的辦學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學校先后獲 “省級重點職中”、“省級校風示范學校”、“四川省再就業培訓基地”、“達州市職教先進單位”、“達州市依法治校先進單位”、“達州市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達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示范學校”、“達州市職業技能鑒定站”、“達州市教育科研示范學校”、“ 大竹縣名學校”等稱號。
2、萬源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萬源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簡介
萬源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地處白沙鎮萬白路23公里,環境清幽,交通方便。校園占地15畝,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學校建于1985年,原系白沙工農區職業高級中學,1993年兩撤一并,更名為萬源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校。
萬源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概況
學校現有教職工37人,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7人,中學一級教師17人;有本科學歷21人,專科15人;有達洲市骨干教師1人,有萬源市學科帶頭人1人,骨干教師6人。學校以“升學就業兩條路”為辦學模式,嚴管理,強素質,著力打造實訓就業型農村職校。學校現開設4個專業:計算機及應用、文秘、數控、服裝設計與制作。學校班子勤儉節約創效益,自力更生渡難關。在上級零投入的情況下,硬是靠艱苦奮斗自籌資金100多萬元,購買了100多臺計算機,建起了兩個微機室,構建了兩個生產實習實作車間(數控車間、電動縫紉車間)。
萬源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辦學特色
幾年來,我們在資源配置,職高招生,就業推薦,對口高考等方面做了艱苦細致的工作,初步探索出了適合自己特色的職教發展之路,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
1、建立起“兩條腿走路”的育人格局
普通班強化技能訓練,培養中初級技能型人才,面向社會推薦就業。高考班,畢業時參加對口高考,繼續深造,培養中高級智慧加技能型人才。幾年來,職高升學本科上線居萬源同類學校前茅。沒參加高考的同學,全部由學校推薦到廣東、深圳、江浙、福建、北京、成渝等地上崗就業,月收入在兩千元以上。用人單位、家長、學生普遍反映很好。
2、長短班結合
在辦好全日制學歷教育班的同時,根據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開辦各種實用技術短訓班和就業培訓班。我們與市級相關部門(特別是市就業局)和白沙鎮合作,開展了計算機及應用、電動縫紉、機械加工等專業短期培訓,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受到當地黨政和群眾好評。
3、走聯合辦學道路
職業中學主要為市場經濟培養技能型人才。專業設置、教學計劃無時不因著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因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去頻繁更換現代化的專業設備。所我們需要而且必須走聯合辦學的道路。我校已與重慶市教育實業集團、成都宏博中專學校聯合辦學,采取“1+1+1”的模式。對市場看好而我們又無相關設備和師資的專業,在我校讀1年,到合作學校讀1年,然后由合作學校推薦頂崗帶薪實習1年,畢業后正式推薦工作。
職教的路是艱難的,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農村職中,上級投入少,教學設施差,專業教師少,辦學更加艱難。但我們堅信,只要我們依靠黨的政策,依靠群眾的支持,依靠艱苦奮斗拼搏創新精神,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