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配備】
中文系現有50個多媒體教室、兩個語音室、六個微格教室、1個語言藝術演播廳、4個社團活動室、4個教研室、50臺投影儀,此外,校內還有圖書館、音樂教室、美術教室、心理咨詢室,4個配置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學習教室,這些設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在校學生普通話訓練、三筆字訓練、朗誦、寫作、書法作品欣賞與臨摹、文學作品評論、Power Point制作、Excel工作表制作、Word文檔處理、講課比賽、辯論賽、課本劇表演、頂崗實習等實訓需求,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專業建設】
中文系現有語文教育和文秘兩個專業。
語文教育專業
語文教育專業是我系的主體專業之一,凝聚了多年的文化積淀,有著豐厚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經過多次專業研討和論證,對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等內容進行不斷優化、調整,形成了以校校結合為核心的“三平臺、三能力、三崗位”的“5+1”分段式人才培養模式。
本專業課程體系由三個平臺組成。三平臺分別是:基礎素質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素質課程(職業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和實踐課程(校內活動課程和校外實踐課程)。共43門課程,理論教學占總學時數占50%,實踐教學總時數占50%。
現有專兼職教師78人。省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4人,特級教師2人。校內專職教師中,副教授26人,講師35人,碩士研究生26人。同時,本專業聘請了3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職業道德的行家里手作為實訓指導教師。雄厚的師資為語文教育專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我系語文教育專業在運城市教育局直屬小學(包括運師附小、人民路小學、逸夫小學等),鹽湖區教育局直屬小學(包括實驗附小、解放路一小、二小、三小等)及其他各縣市共有44個定點實習基地,為本專業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實習條件。
語文教育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有的專業特色:
一、校校合作,形成對接,構建了“三平臺、三能力、三崗位”的“5+1”分段制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形成了“校園就是職場,小學就是課堂,實踐成就能力”的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充分發揮小學語文教學法等課程的實踐性和技能性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微格教室,讓學生模擬感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現了校園職場化;把課堂延伸到小學,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強化頂崗實習,實現了小學的課堂化。
三、強化專業技能訓練,力求做到聽說讀寫常抓不懈,創新質疑落地有聲。發揮高等師范師資優勢,培訓運城市小學骨干教師。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鼓勵中文系教師承擔運城市小學骨干教師的培訓工作,根據培訓內容,組織編寫各類、各種培訓教材想,得到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贊賞和好評。
發揮專業特長,承擔運城市普通話測試工作。中文系現有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2名,省級普通話測試員14名。從1998年到2012年,學校被教育局指定為運城市普通話測試中心,承擔了運城市十三個縣的普通話培訓、測試工作,為祖國語言文字的規范與純潔,為河東語言文化的繁榮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文秘專業
文秘是隨著科學經濟高速發展,信息傳播急劇膨脹,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現代科學管理專業。文秘專業是我校非師范類專業之一,于2015年秋季開始招收全日制高職學生,學制三年,目前本專業已有在校生152人,其中二年級41人,三年級35人(截止2018年6月),畢業生76人,畢業生在學校和系部的專業考核和班級評定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文秘專業現有專兼職教師13人。骨干教師5人,特級教師2人。校內專職教師中,副教授6人,講師4人,碩士研究生6人。5名骨干教師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不僅能給學生講授系統的理論知識,還在學生實訓鍛煉方面提供專業而詳盡的指導,為文秘專業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提供了保障。
雙師素質培育、工學交替模式、教學做訓練是文秘專業的顯著特色:
1、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能力,必須搞好實訓教學,而搞好實訓教學的前提必須擁有一批專業化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幾年來,我系在經費十分困難的條件下,不斷委派專業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鼓勵教師從事文秘專業理論研究。經過數年的學習與實踐,一支較為專業的文秘骨干教師隊伍已基本形成。
2、在實習實訓教學資源短缺的情況下,我系充分發掘校內資源,靈活安排實踐教學,實行工學交替、亦工亦學、定期總結,集中反饋信息,不斷提高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取得了初步成效。許多同學在實際工作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信。學生的工作責任心明顯增強,辦事、辦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3、與此同時,我系“辦公自動化綜合實訓室”和“文秘情景模擬實訓室”也將建成使用。為文秘專業系統的高質量的秘書技能培訓提供了可貴的硬件保證。借助這一硬件設施,“秘書實務”、“計算機文書的撰寫與處理”、“文秘寫作”等課程的教學,將把秘書工作情景模擬訓練、授課教師的隨機點撥、學生的領悟與電腦文字的輸入編輯、個性化的指導融為一體,實現了教、學、做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