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始建于1984年9月,原名平遙縣職業學校。2000年5月被國家教委評估認定為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9年,時任教育部副部長魯昕視察后親自命名為“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并報請山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改制為全日制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是首批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首批山西省中等職業學校管理五星級學校。學校還先后被表彰為“山西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職業教育新進單位”“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成為晉中教育的一張名片、山西省中等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
學校位于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遙,占地面積500畝,教職工600余人,在校學生近5000人,教師中具有高級職稱的75人,中級以上職稱的222人,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76%。
學校專業設置以“大而全、特而精”為方向,與平遙經濟發展、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緊密對接和融合,順應平遙縣建設“大美古城、小康平遙、國際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動態調整專業設置。構建了由15個專業29個專業方向,組成的經貿商務、信息技術、文化藝術、機械制造、旅游服務五個專業群,現有4個省示范專業(旅游服務與管理、計算機及應用、會計、數控技術應用),4個省重點建設專業(數控技術應用、焊接技術應用、工藝美術、美術設計與制作),1個特色專業(推光漆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被教育部等三部委評估認定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學校建成了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數控技術應用),省級實訓基地3個(焊接技術應用、旅游服務與管理、美術設計與制作),正在建設中的省級實訓基地3個(工藝美術、會計、美術繪畫)。
學校采用“雙主體、全工程、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打造高端合作平臺,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從“三段育人、二元評價”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到“(0.5+0.5)×2+1”的民族手工技藝傳承模式,再到“校企循環、螺旋遞進”的服務平遙旅游產業模式,不斷完善校企合作“6321工程”。目前,校內外合作企業達到40余家,其中引企入校3家,實現了“把企業搬進學校,把課堂搬進車間”的校企融合,達到了“教師亦教亦工,工人亦工亦教,學生亦生亦徒”的“產、學、研”合一的水平。從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工作過程、崗位能力及職業素質分析出發,完成了32份校本課程標準,開發了41本校本教材,建成了4個重點專業的教學資源庫。
平遙人多地少、產業種類有限、總量不大,層級不高,就業渠道狹窄。緊緊圍繞“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這個核心,學校搭建了“走向高校深造,走出山區就業,走回家鄉創業”的人才成長立交橋。近年來本科升學人數穩定在500人以上,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4%以上,對口就業率86%以上。
2016年學校提出了“一三五”辦學目標。一年目標是建設“四個校園”:書香校園、文化校園、活力校園、幸福校園。三年目標是打造“四個中心”:升學預備中心、產教融合中心、文化交流中心、人才信息中心。五年目標是“創晉中職教特色、塑山西職教品牌、辦中國職教名校”。
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正在以昂揚的姿態,默默扎根在三晉沃土,昂首屹立于時代潮頭,走出了一條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高水平職業教育的特色道路,成為了三晉大地上一顆璀璨的職教明珠。
地址:山西省平遙縣春蕾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