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中專學校排名已經公布,以下是邦博爾中專網小編整理的福建中專學校排行榜 福建中專學校有哪些?,希望能對初中生有所幫助。中專學校校更加重視技能培訓畢業后一般都已經掌握了相應的職業技能,步入社會可以勝任某種職業。
序號 | 中專名稱 | 聯系地址 |
1 | 廈門華報設計學校 | 中國廈門市廈禾路848號[廈門第九中學]校門二樓 |
2 | 福建省廈門旅游職業中專學校 | 福建省廈門市大連興館1號 |
3 | 廈門藝術學校 | 中國廈門市曾厝垵倉里路158號 |
4 | 廈門電子職業中專學校 | 廈門市禾山路201號 |
5 | 廈門市交通職業專學校 | 福建省廈門市湖濱南路22 |
6 | 廈門商業學校 | 廈門市蓮前路203號 |
7 | 廈門市精英保安中等職業學校 | 廈門集美北區 |
8 | 廈門市城市建設中等職業學校 | 廈門市禾祥西路92-98號 |
9 | 廈門市集美達中等職業學校 | 廈門市集美文教區潯江路175號 |
10 | 福建化工學校 | 集美區杏濱路2號 |
11 | 廈門演藝職業學院 | 鼓浪嶼福建路32號 |
12 | 福建華夏中等技術學校 | 集美北區葉厝168/226號 |
13 | 福建省九三技術學校 | 杏林瑤山路41號 |
14 | 福建省大宇工貿技術學校 | 集美區潯江路175號 |
15 | 福建省四海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廈門卷煙廠 |
16 | 福建省南平信息中等技術學校 | 邵武市古城路145號 |
17 | 廈門市朗納中專 | 廈大文教區 |
18 | 廈門市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同安分校 | 同安區大同鎮新安路38號同安財政大樓六樓(公交車到新西橋頭興業銀行站下車) |
19 | 廈門旅游學校 | 福建省廈門市大連興館1號 |
20 | 廈門遠見職業培訓學校 | 福建省廈門市蓮前西路2號蓮富大廈寫字樓7樓a座 |
21 | 廈門國家會計學院 | 廈門市環島路南段 |
22 | 廈門國際會展職業學院 | 廈門市龍山路150號廈門國際會展學院招生辦 |
23 | 廈門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 福建省廈門軟件園 |
24 | 廈門興才學院 | 廈門集美大學城 |
25 | 廈門東海職業技術學院 | 廈門市同安區五顯中路280號 |
26 | 廈門華夏職業學院 | 廈門市集美文教區廈門華廈職業學院 |
福建化工學校是國家級重點中專;國家首批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單位;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試點單位。
學校以“建特色校、創示范校、辦品牌校”為目標,秉承“勵志、誠信、勤樸、創新”的校訓,堅持“一年成人、二年成型、三年成才”的培養理念,創新性地提出“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現已成為化工、環保、機械、電子、計算機、商貿旅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具有較強辦學實力和特色鮮明的綜合性中等職業學校。
學校地處廈門集美文教區,毗鄰園博苑。校園環境優美,辦學資源充足,辦學優勢突顯。在校生5000多人,中、高級職稱教師近百人,校園占地125畝,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建有三十多個實驗室,擁有數控和機加工、化工、信息、電子電工四個設施較先進的實訓中心,其中電子電工實訓基地為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化工實訓中心為全國化工和石油行業職業教育與培訓示范性實訓基地,化工原理實驗室是全國化工中專示范實驗室,多媒體仿真實驗室、自動化實驗室、數控實訓中心也為全省領先,“數字化校園”為校友終生學習提供方便。
學校開設專業獨具特色,辦學效果顯著,專業開設面寬,門類齊全,可選擇調整的專業空間大。現開設化工環保、機械、電子儀表、信息技術、商貿旅游五大類18個專業。其中“工業分析與檢驗”為全國首批示范性重點專業,“化學工藝”、“工業儀表及自動化”、“化工機械”、“市場營銷”、“制冷和空調”、“商務英語”、“物流管理”和“電子技術應用”為省級示范重點專業,是全省擁有國家級示范專業和省級示范專業最多的的中專學校。
學校重視日常行為規范,開設美育、德育、禮儀、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及心理輔導室,實行封閉式管理和校園物業化管理,配備先進的校園安全監控系統,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茁壯成長提供充分保障。
學校長期堅持開展以“學國學經典,做文明少年”活動,通過誦讀《弟子規》,教育學生做人做事。為使學生樂于接受傳統文化教育,學校專門組織老師講解《弟子規》;校園電視、電子大屏幕及學校文化藝術節,都把宣傳優秀中華文化當作重要內容,使學生在校園里,能夠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學習中華傳統禮儀,營造書香校園。
近幾年,在人才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學校的畢業生以能吃苦、適應性強、專業技能突出、競爭能力強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絕大多數的學生就業于廈門經濟特區各行業,為廈門經濟發展服務。
滄桑砥礪半世紀,春華秋實五十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福建化工學校將繼續以一流的教育服務、一流的培養模式、一流的師資力量、培養一流的技能人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廈門經濟特區的建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