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
專業介紹
會計專業是隨著塘沽一職專的建立而設立的,始終是我校的拳頭專業。會計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要始終有所增加。會計專業是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的基礎上形成協助決策的信息系統,以有效地管理經濟的一門應用學科,它是社會學科的組成部分,也是一門重要的管理學科。會計職稱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 本專業在天津市中職學校財會技能大賽中,無論是教師比賽還是學生比賽,成績始終名列前茅,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近幾年的市級技能大賽學生獲得一等獎20人余人次,二等獎10余人次,三等獎15余人人次。 現有專業課教師共15人, 高級職稱5人,研究生學歷5人,雙師型教師15人。8名教師擔任技能大賽指導教師,其中2人擔任國家級技能大賽指導老師。
人才培養模式
中職教學主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和發展變化情況,構建以“校企合作、崗位主導” 為核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按照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工作過程組織課程,形成圍繞工作過程的新型教學項目。同時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不斷完善辦學條件提高教學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靈活、開放的教學制度。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依托行業企業,加強校企合作。培養實際應用型的會計人才。學校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制定專業培養目標,解析和預測行業發展的未來走向,大地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職業自豪感,提高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工作能力,大量實戰經驗的積累,能縮短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做到學校和企業的近距離對接。
課程改革
課程建設和教學模式改革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在課程體系改革中,采取學科體系課程和行動體系課程相結合的方式。 根據會計專業教學模塊制定教學計劃,核心教學與訓練項目包括:1.公共基礎項目;2.專業核心教學與訓練項目;3.基本素質訓練項目;4.職業認證訓練項;5.頂崗實習項目。合理布局實驗實習設備與場地,合理調整課程設置與課時分配,在工學交替的企業安排上,要選擇有一定規模和技術水平的深層次合作企業,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每個企業安排若干名學生,按照學生自愿、企業選人、學校統籌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學生。在整個學年中,學生和實訓的企業相對固定。
校企合作
圍繞著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學習能力為內容,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打開了與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對接的渠道以及對企業服務的渠道。學校充分發揮教師研發團隊的作用,與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平臺,建立校企合作常態機制,管理更加規范,合作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拓展,校企共贏實效顯著。 專業教師下企業,與企業的專職會計人員溝通、學習。將學到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經驗融入實訓教學,實現理論與實際有機銜接,并將實訓結果作為學生成績和技能水平考核的標準之一,培養學生的入行意識和職業規范,促進了師生實踐技能的提升。
就業方向
結合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經濟法規的要求,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具備會計崗位工作所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及較高會計職業技術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符合社會需求、滿足用人單位需求,畢業后能夠較快地從事各種會計核算工作、直至擔任主管會計的初、中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特別是向小微型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出納、會計核算、會計管理三類崗位。培養學生服務意識,讓學生明白會計要為國家宏觀調控、制定經濟政策提供信息,要加強經濟核算,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數據,要確保企業投入資產的安全和完善,要為投資者提供財務報告,以便于投資者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