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輕工職業學院概況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的前身是遼寧省紡織工業學校,始建于1965年。1999年并入大連輕工業學院,開辦高職專科教育,2007年3月大連輕工業學院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學院隨之更名為大連工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2012年8月,經遼寧省人民政府批準,學院獨立設置,成立遼寧輕工職業學院。
學院隸屬于遼寧省教育廳,位于大連市金州新區,占地面積230畝,總建筑面積近11萬平方米,各項教學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415人。是遼寧及東北地區唯一一所以輕工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辦學理念
近50年來,學校一直從事職業教育,積累了較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具有豐富的職業教育經驗。自開辦高等職業教育以來,學院經過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逐步形成了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
學院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緊密圍繞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發展戰略,根據遼寧省和大連市“三個中心、一個集聚區”建設等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調整專業結構,明確培養方向,大膽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急需、適用的優秀職業人才,成為遼寧省輕工和消費產業高等職業人才培養基地。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專業設置
學院現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商務英語、商務日語、財務管理、休閑服務與管理、軟件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數控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電子信息與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紡織品檢驗與貿易、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技術、人物形象設計、家用紡織品設計、服裝營銷與策劃、裝潢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電腦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藝術、服裝表演藝術、空中乘務等藝、文、工、管四大類25個專業,其中,服裝工藝技術被評為國家級高等職業教育試點專業。
服裝設計、服裝工藝技術、電腦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服裝表演藝術等7個專業被評為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試點、示范或品牌(特色)專業,這些專業在省內同類院校中處于領先地位,具有較高的影響力。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通過實行“名師”戰略,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目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56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60人。有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專業帶頭4人,省級青年骨干教師2人,國家“青年服裝設計師1人”,遼寧省“十佳服裝設計師”6人,大連市“十佳服裝設計師”3人,遼寧省“十佳版型師”3人;服裝設計和多媒體技術2個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在專任教師中已有15人獲得省市職業技能高級考評員資格,有27人獲得省市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學院教師主持和參與教育部科研立項2項,主持遼寧省教改立項47項。
獲省級教學成果一、二、三獎9項、軍隊科技進步獎4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紡織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5項。
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12門,國家級精品教材1部,省級精品教材2部。
教師主編出版高職系列特色教材90余部,發表教育研究和專業技術論文300余篇,開發出版多媒體教學課件50余部。
服裝、藝術類師生在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大賽中獲得團體、個人金銀銅獎100余項。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實踐教學
學院建有各類專業工作室、教學實驗、實訓室43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50余個,覆蓋學院所有專業,校內實驗實訓開出率90%以上。
學院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占地面積5,200┫;實習實訓場所建筑面積10,000┫,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能夠較好地滿足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需要。
同時,學院遵循校企聯動、優勢互補、互利雙贏的原則,通過多種合作形式先后與英特爾、一汽大眾、歐迪芬、珍奧集團等眾多知名企業和跨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開辟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預就業實習基地。
專業教師同企業合作開展產品研發、設計及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學院教師主持并制定的服裝類的4項“加工貿易單耗標準”全部通過國家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的鑒定。
學院先后承辦了多項國家和省級高等職業教育技能大賽。
有35人次在遼寧省機械類、IT類、服裝類技能大賽中獲一、二、三等獎;有11人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獎。
由教師指導學生制作的課件在歷屆國家多媒體課件大賽中有6部獲得二、三等獎;有23部在遼寧省教育軟件大賽中獲獎。
學院服裝專業學生在大連服裝節舉辦的省市服裝院校擂臺賽中已連續7年獲得團體冠軍,實現“七連冠”,有33個系列的服裝作品在國家和省市類服裝大賽中活動金銀銅獎。
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學生就業
學院的教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贊譽和認可,畢業生就業率平均超過96%,在遼寧省同類院校中位居前列。曾先后榮獲“遼寧省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突出貢獻獎”;“遼寧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等光榮稱號。
未來的遼寧輕工職業學院將在更高的起點上,進一步圍繞遼寧省及大連市的經濟發展戰略,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新跨越,再創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