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工業大學概況
內蒙古工業大學坐落在祖國的北部邊疆――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市,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經、管、法相結合的多科性教學型大學,形成了以本科、碩士和博士為主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學校各類在校生2萬余人,先后為自治區、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輸送各類人才7萬余名。
2006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榮膺“優秀高校”稱號。
內蒙古工業大學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綏遠省高級工業學校,1958年在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高校的重點支持下成立了內蒙古工學院。
學校曾隸屬原機械工業部,1983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93年更名為內蒙古工業大學,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大學之一。
學校目前分校本部、金川校區兩個校區辦學,占地面積近2500畝。
內蒙古工業大學教學建設
內蒙古工業大學從195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200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
現設有26個院(部、中心),62個本科專業,4個博士學位授予學科,49個碩士學位授予學科,11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8個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專業,19個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學科,并具有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和推薦優秀本科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
已經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研究生、二學位、普通本科(含民族預科)、普通專科、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等多層次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設有5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級生產力促進中心,自治區新能源試驗示范基地和內蒙古制造資源計劃應用研究中心也設在我校;學校還是教育部批準設立的32個國家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
內蒙古工業大學師資隊伍
內蒙古工業大學重視師資隊伍建設,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觀念先進,知識能力結構優化,學術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專兼結合,素質精良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現有專任教師126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7人,博士、碩士生導師288人,學校還聘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我校兼職教授。
教師中,有54%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有49人次被授予國家和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或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有54人次入選自治區 “新世紀321人才工程”及自治區高等教育“111人才工程”;有67人擔任省級以上專業學會、協會的理事長、秘書長和理事。
內蒙古工業大學科研設施
內蒙古工業大學教學科研設施完備。
現有85個實驗室和38個科研院所。1997年學校聯入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全國外語水平考試呼和浩特中心、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內蒙古中心考點也設在學校。
學校圖書館是自治區收藏工程技術方面圖書文獻的中心之一,也是首批開通專項咨詢服務的中國學術期刊文獻一級檢索站。
學校出版有《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研究》和《內蒙古工大報》等刊物,其中《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內蒙古工業大學一貫重視科學研究,主動適應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以內蒙古自治區優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主導,與自治區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的發展相結合,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內蒙古工業大學國內外合作交流
內蒙古工業大學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
與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在師資培養、學術交流、教學改革、科研協作等方面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
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波蘭、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蒙古等國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2003年,學校成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所實施《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項目的高校。
內蒙古工業大學獲得榮譽
內蒙古工業大學先后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先進集體、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單位、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高校學生工作先進院校、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等稱號,被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稱號,學校連續9次被評為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
內蒙古工業大學發展目標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內蒙古工業大學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任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大教學投入,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在肩負著為民族地區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推動地區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進步的歷史使命中,學校正抓住機遇,同心同德、開拓創新,為把內蒙古工業大學建設成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