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師范學院概況
天水師范學院坐落于素有“隴上小江南”美譽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甘肅省天水市。
這里氣候宜人,被譽為“隴上小江南”,有馳名中外的麥積山石窟和8000多年的大地灣遺址,又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媧的誕生地,江澤民同志題詞為“羲皇故里”,是學生求知成才的理想境地。
學校始建于1959年,2000年升本并獲本科專業招生資格,200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2年獲批開展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學校是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單位、首批“全國文明單位”。
天水師范學院辦學條件
學校現占地面積675畝,校舍建筑面積31萬平方米,館藏總量172.7萬冊,教學儀器設備值8828.84萬元,固定資產總值4.91億元。
學校現有17個二級學院,42個教學系(部),49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理學、工學、法學、管理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
面向全國25個省(市、區)招生,在校普通本科生14474人、研究生49人;有教職工902人,教授75人、副教授211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65人、碩士學位教師420人,有30余名教師分別擔任兄弟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
有全國優秀教師3名,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扶持計劃人選2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甘肅省領軍人才4名,甘肅省高校“飛天學者”特聘教授1名,省級師德標兵2名,省園丁獎9名,甘肅省高校教學名師1名,甘肅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拔尖創新人才4名。
學校現有國家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6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省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教學團隊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2個,省級科研(實驗)平臺5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260個。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科基金項目53項,省(部)級項目92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75項;SCI、EI源刊物發表論文240余篇,CSSCI源刊物發表論文45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300余部。
先后與英國、澳大利亞、法國、美國、烏克蘭等國多所院校開展教育交流與合作,與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實質性的合作育人機制。
2003年以來,已有來自多個國家的40名留學生來校學習。
天水師范學院建設發展
經過5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地方、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多次受到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甘肅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宣傳部、教育廳、團省委、省總工會的表彰獎勵。
升本以來,學校培養了近3萬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可,學校社會聲譽和影響力也有了很大提升。
近年來,學校緊跟高等教育改革形勢,通過對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公共服務發展需求的研究分析,確立了“區域性、應用型、教學型”的辦學定位,采取“試點先行、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等方式,不斷加強專業建設,大力推進教育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努力做精教師教育類專業、做大工科類專業、做強應用管理類專業、做實文化體藝類專業,形成了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面向未來,學校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加大專業改造和專業結構調整力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教學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