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概況
山西大學地處山西省省會---太原市,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學堂正式開辦,與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一道開創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新紀元。
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山西大學形成了"中西會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強報國"的文化傳統和"勤奮嚴謹、信實創新"的優良校風。
山西大學辦學規模
山西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是山西惟一一所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10大學科門類65個本科專業,18個雙學位專業。
現有90個碩士點,5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4個博士后流動站。擁有光學和科技哲學2個國家重點學科,20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建設學科。
科技哲學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化學生物學與分子工程實驗室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
學校還有教育部在高校所設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華文教育基地、國家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山西大學師資力量雄厚,名師名人薈萃。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945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雙聘院士3人,高級職稱教師882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04人,碩士生導師306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9人,“何梁何利基金獎”獲得者1人,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獲得者3人,教育部骨干教師8人,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霍英東獎教金”獲得者2人。
學校還聘請了楊振寧等207名海內外著名學者為客座教授、兼職教授或名譽教授。2004年全省評出9名中青年拔尖創新人才,我學校占有5名;全省評出29名青年學術帶頭人,學校占到7人。
山西大學辦學條件
山西大學辦學條件優良,治學環境優雅。
學校占地面積2000畝,建筑面積76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文獻295萬冊(件),電子圖書17.2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
學校是山西省最早開展Internet接入服務的高校,實現了網絡化管理,部分課程實現了網上教學。
學校逐步形成了以傳統格局為主的北校區和以現代建筑為主的南校區,成為“林蔭遮道、花草圍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 “花園式”學府,是省政府命名的“園林化單位”和“綠色學校”.
山西大學人才培養
山西大學十分注重人才培養的質量,始終以“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閎材,應國家之需要”為己任,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2萬名各類人才。
中國石油地質學的奠基人孫健初,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王曰倫,中國生物統計和作物育種學科主要創始人王綬,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院士、清史專家蕭一山,曾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魯迅的摯友、著名散文家川島等就是眾多優秀學子的杰出代表。
曾經擔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的有十幾位,現任我省的廳局領導中,我校的畢業生占到三分之一左右。
改革開放以來又有一批畢業生在學術界頗有影響,如物理系畢業的朱日祥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系畢業的武維華為中國農業大學長江學者,數學系畢業的姚鵬飛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
學校逐步完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生源質量好、學生綜合素質高,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5915名,各類研究生4108名。
本科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新生錄取分數線連續位居全省首位,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位于全省前列。
在第六屆“挑戰杯”大賽中,總分排名全國高校第6位;在1999年全國體育教育專業本科教學基本功技能大賽中,獲得團體總分第一;在2000年的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代表山西省高校參賽,是10所獲得“校長杯”的高校之一;在最近兩年的全國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英語競賽、健美操比賽中,學生共獲得10個全國一等獎。
科學技術哲學專業殷杰的博士論文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03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并獲得優秀。
山西大學科研成果
山西大學科研水平不斷提升。2002和2003年度SCI收錄達267篇,居全省第一。2003、2004年的CSSCI收錄論文分別達到281篇和302篇。
近年來,我校爭取到國家級科研課題191項,其中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火炬項目、國家產業化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16項。
2004年主持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招標項目――《當代科學哲學的發展趨勢研究》,課題經費75萬元,這是我省高等學校第一次獲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
有20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其中2002年“全固化單模單頻綠光激光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后現代科學哲學》獲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3年“低度有色配制酒穩定性的研究及應用”和“芒硝法生產硫酸鉀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山西大學合作交流
山西大學對外交流進一步拓展,已與國外4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積極開展留學生教育,并與國外高校聯合辦學,在校本科生可以赴境外交流、赴國外高校攻讀學位,成為山西國際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橋梁和窗口。
山西大學發展目標
根據2005年中國大學排行資料,山西大學綜合辦學實力位居第64位。學校將繼承百年傳統,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以改革求活力、以開放求效益的辦學思路,努力推進高水平高效益辦學的協調發展,建成山西省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高技術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咨詢的中心,成為國內高水平的教學研究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