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創建于1950年,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學院以“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為辦學定位,“以人為本、質量立院、特色創優”為治校方針,半個多世紀以來,為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輸送了各級各類人才5萬余名。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000人。
學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武漢市中心城區,南瀕月湖,北臨漢水。
學院環湖而建,別具現代風格,是莘莘學子求學深造的理想園地。
學院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專任教師541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40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7人,教育部高職高專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4人、教育部高職高專評估專家3人。
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學院開設專業
學院設有機械工程學院、動力工程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公共課部和工業中心、職業技能鑒定中心、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并設有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開設35個高職專業,其中國家級精品專業建設項目1個、教育部教改試點專業2個、國家示范院校重點建設專業5個、湖北省高校科研優勢與特色領域1個、國防科工局重點支持的軍工專業6個、湖北省高職高專重點建設專業13個,國家精品課程6門省級精品課程23門。
學院建有輪機中心、現代制造中心、電氣自動化中心、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心、商務中心等18個校內綜合訓練基地。
擁有船舶建造、船舶機艙仿真、數控加工、PLC及自動控制、計算機網絡技術、酒店服務等106個設施先進、功能完善的實訓室。
其中,國家財政部重點建設的實訓室6個。學院還擁有中型企業規模的生產性實習工廠,是國家船舶柴油機配套產品定點生產單位、美國石油學會(API)獨家認可的廠家。
半個多世紀以來,船院人篳路藍縷,創業如歌。新時期船院人在這塊寄托著洋務運動風云人物――張之洞“實業興國”夢想,近代著名造船專家、兵器專家――徐建寅,新四軍軍工奠基人――朱毅,中國的保爾――兵工專家吳運鐸戰斗生活過的熱土上,勤奮工作,努力把學院辦成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高等職業院校。
辦學情況
“十一五”以來,學院堅持開放性辦學,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形成了依托行業、校企合作的辦學格局;堅持“立足船舶、服務軍工、面向社會”的服務定位,形成了服務“三海一工”(海防安全、海河運輸、海洋開發、新型工業化)的特色專業體系;堅持“質量、規模、結構、效益”的協調發展原則,形成了“以人為本、質量立院、特色創優”以內涵建設為主的治校方針;堅持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辦學類型定位,形成了以“與船同行、融學于做”為典型特征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堅持軍工特色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以“國家利益至上”為核心價值觀,軍工文化、企業文化、大學文化有機融合的校園文化。
為進一步突出行業特征與高職特點,學院“十二五”規劃又確定了主動適應行業與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要求,走產學研結合的開放式發展道路,構建“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合作辦學的新體制;主動融入裝備制造業、信息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國家主干產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構建校企合作“雙主體”高技能人才培養新機制;以推進“質量、結構、特色、成效”協調發展為指導,穩定辦學規模,大力實施“質量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戰略,全面提高學校整體辦學水平。
發展目標
服務“造船強國”與“造船強省”戰略,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區域產業政策,進一步培育與發展特色專業群,發揮國家示范與行業骨干院校的引領帶動作用,“把學院建成國家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船舶行業繼續教育基地、區域性技能培訓與新技術推廣基地,成為辦學特色鮮明、辦學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國際影響的高等職業院校”的新時期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