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坐落于山東半島中部,渤海灣南畔、白浪河東岸、美麗的風箏文化發祥地――山東省濰坊市。
主校區建設在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實驗區、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全國科技興海示范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濰坊市濱海經濟開發區,藍黃兩大國家戰略在這里融會疊加,同時這也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全國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和和藍色高端產業科教創新基地。
學院毗鄰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濰坊森達美港和白浪河新建游艇旅游碼頭,海上運輸通暢便捷。學院地處濰坊沿海發展戰略核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
學院教學設施
學院占地面積822畝,校舍建筑面積12.3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資產4567萬元。
學院擁有一流的航海操縱模擬器、輪機模擬器、自動化機艙、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等航海大型訓練設施;建設了航海技能訓練中心、輪機技能訓練中心、電機拖動實訓中心、港航結構實訓中心、物流配送實訓中心、會計電算化實訓中心、機電一體化實訓中心、應用電子技術實訓中心,英語聽說訓練中心、電子閱覽室等多個實驗(實訓)室,室內游泳館、體育館、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等教學附屬設施相互配套,有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需要的圖書資料。
學院師資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有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結構層次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擁有專任教師1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等高級職稱57人,船長、輪機長、大副、大管輪、注冊會計師、物流師等雙師型教師占68%,為確保教學質量和發展專業品牌打下了堅實基礎。
學院以“建設知名高校,服務藍色經濟”為目標,以“政府企業資本融合,教育專家辦學治學”為辦學模式,以“院企一體、院地一體、產學研一體、招生就業一體”為辦學理念,以“以人為本、嚴謹治學、科學管理、確保質量,培養專業技能過硬、職業素養良好的高職專門人才”為質量方針。
學院辦學特色鮮明
一是師資隊伍特色――“雙師型”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學院“雙師型”教師約占教師總數的70%,同時持有高校教師資格證和行業專門資格證書。
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學院制定科學合理的外出培訓和生產一線頂崗計劃,按學年分批次派出專業教師學習最新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保證專業教師始終保持掌握最前沿的技術和科技成果。
二是考試評價特色――真正意義上的“教考分離”。
學院部分專業的課程設置、教育培訓內容統一由行業主管部門明確規定,教育培訓計劃統一由行業主管部門授權和監管、學院組織進行,理論、實訓課程的考試和考核統一由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組織和安排。
在遵循以上“三個統一”的前提下,學生專業成績合格,獲得由行業主管部門審核、發放的資格證書,同時完成高職專科學業取得大專學歷畢業證書,才能上崗工作。
學院的“教”、行業主管部門的“考”這樣一個教考分離的模式,從人才培養體制和機制上保證了教學與實訓質量、畢業生質量。
三是質量管理特色――重點突出、全面兼顧、以審核促改革的“學院質量管理體系”。
學院辦學初期,以海事特色專業為主,依據行業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規則等,建立、運行了航海教育管理特色突出、具有國際化特點的《山東海事海職業學院船員教育和培訓質量管理體系》。
學院專業定位培養
隨著專業的全方位、多層次發展,學院依托原有質量管理體系全面覆蓋教育和培訓管理、主管部門定期審核從而促進改革創新、達到國際化標準的優勢,進行形式與內容的拓展,形成了滿足學院全面教育管理需要、突出特色專業重點需要、適合骨干專業與新增專業發展需要的創新式質量管理模式,確保了教學管理的科學、規范、嚴格。四是人才培養方案特色――國際化、標準化的專業教育培訓。
學院的多個專業均是國際性、通用性很強的專業,由行業主管部門進行監管考核,航海類專業還要接受國際海事組織對教育培訓質量的數據備案和檢測。
因此學院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執行同時接受省教育廳、行業主管部門的審核和監管,以保障教育培訓質量的統一性。
學院就業有保障
學院與地方港航系統共建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并與國內外多家知名企業如日本神戶株式會社、挪威思考根集團、丹麥馬士基集團、中遠集團、中海集團、北京華洋集團、北京鑫裕盛集團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同時學院與麗星、加勒比、歌詩達等知名國際郵輪公司實行訂單式培養,確定了“院企結合、雙方共贏、學生受益”的發展思路,實現了招生、培訓、就業一條龍服務。
學院通過多種形式舉辦專場招聘會、大型供需洽談會,為學生的就業搭建了有力的平臺。
由于職業特色突出,我院畢業生深受國內外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呈現供不應求局面。